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成立于1981年,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省民政厅登记、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的省级社会组织;是由湖北省内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工作的个人、高等教育机构以及相关单位自愿组成的研究高等教育科学的全省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学会现有125个团体会员单位和22个分支机构,是我省规模较大的省级学术组织。
近40年来,学会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学术创新和服务发展宗旨,通过全体会员单位的共同努力,在学术研究、合作交流、成果推广、智库咨询、服务承办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教育强省建设和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学会多次受到湖北省民政厅、湖北省人社厅、湖北省社科联、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家民政部的表彰,曾获得“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荣誉称号,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各高校: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全国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高校要构建体现新时代特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明确了本科阶段劳动教育课程不少于32学时、职业院校劳动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校学生需修满2个学分公共艺术课程方可毕业的培养要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点的大学美育和劳动教育新模式、新方法,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于2022年5月组织我省专家学者,历时一年凝心聚力、精心打磨,组编了《新时代大学美育》《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和《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高职版)》三部教材成果,将于2023年7月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现将三部教材成果内容说明如下。
1.《新时代大学美育》教材由湖北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周峰教授主编。教材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理论篇,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探讨美育性质、历史与基本理论;下编为实践篇,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从艺术美育、设计美育、科学美育、自然美育和生活美育等维度展开。编写特点:突出新时代大学美育目标,突出大学生受众群体特点,突出美育知识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建立了逻辑严谨又富有时代精神的大学美育体系(见附件一)。本教材可供本科和高职院校教学使用。
2.《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教材由湖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龚发云教授主编。本教材共分七章,理论部分系统探讨了新时代劳动观、劳动知识、劳动精神、劳动安全、劳动法规;实践部分围绕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实践创新案例展开。编写特点:一是体现时代性。以培养学生新时代劳动观、普及劳动知识和提升劳动素养为目标,构建通识性、专业性、体验式与探究性式的劳动教育体系;二是突出系统性,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劳动教育一体化原则,实现与中小学劳动教育和未来职业劳动教育相衔接;三是强化实践性。围绕“四新”建设与创新创业实践,深化劳动教育与学科专业的深度融通,增强了内容的创新性、可读性和可实践性(见附件二)。本教材可供本科院校教学使用。
3.《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高职版)》教材由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洪渠教授主编。本教材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需要编写,分为上下篇。上篇为理论篇,围绕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法规、劳动安全,以学生关注的具体知识点展开;下篇为实践篇,围绕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生产劳动,以实用可操作的具体任务展开。编写特点:一是适合高职学生特点。语言通俗易懂,既有理论内容,更有实践操作。二是劳动教育内容设计完整,从知识点学习到评价总结,形成了一个有效的闭环。三是教材设计形式新颖,“劳动评价”和“学习总结”内容可撕式设计,可以单独装订成册。学习评价与考核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需要单独再组织。四是教材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见附件三)。本教材专供高职院校教学使用。
三部系列研究成果既可作为高校美育和劳动教育教材,也可作为专题实用指导手册。教材同步建有配套教学PPT课件资源和线上数字化学习资源,学生可扫码线上学习。各高校可直接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订购,出版社将于8月向使用教材的高校教师开展系统培训,方便教师组织教学。为充分发挥优秀教学成果示范作用,推动科研成果服务一线教学,学会特作此说明,供有相关需求的高校阅读使用。
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
2023年6月30日
附件一:《新时代大学美育》成果简介
附件二:《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成果简介
附件三:《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高职版)》成果简介
学会地址: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文华园路8号文华学院行政楼一楼
鄂ICP备2021008600号-1 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奇观技术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