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术动态 >智库观点
智库观点
如何看待我国教育竞争力
来源:人民论坛网    阅读数:    发布时间:2019-11-29    分享到:

【背景】党的十九大以来,教育发展利好政策频出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做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2018年,我国高校招生790.99万人,毛入学率已达到48.1%。2019年毛入学率将超过50%,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高职扩招100万,成为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临门一脚”,直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快速增长,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我国教育竞争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的形势下,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面对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的激烈竞争。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在这场全球化的角力中举足轻重,对一个国家而言,如何开创并确保人才和科技的竞争优势,强大的教育竞争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我国的教育竞争力到底如何?

看现状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教育大国,正走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上,各阶段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

据统计,2018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8万所,比上年增加5017所,增长0.98%;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76亿人,比上年增加539.40万人,增长2.00%;专任教师1672.85万人,比上年增加45.96万人,增长2.83%。在校生2.7亿余人,教育规模位居世界首位。

在学前教育阶段,针对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更加凸显的“入园难”问题,连续推出3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扩大总量、调整结构、建立机制、提高质量,缓解孩子“入园难”。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000多亿元,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改扩建幼儿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学前教育得到蓬勃发展。全国共有幼儿园26.67万所,比上年增加1.17万所,增长4.60%。学前教育入园幼儿1863.91万人,比上年减少74.04万人,下降3.82%;在园幼儿4656.42万人,比上年增加56.28万人,增长1.22%。幼儿园教职工453.15万人,比上年增加33.86万人,增长8.08%;专任教师258.14万人,比上年增加14.92万人,增长6.14%。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1.7%,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在义务教育阶段,通过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全国已有29.1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基本办学条件达到“20条底线”要求,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94%。实施城乡统一“两免一补”标准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钱随人走”惠及近1300万农民工随迁子女。针对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的难题,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大班额”、“超大班额”比例较上一年度分别下降了18.3%、39.6%,下降幅度为近10年来最大。针对边远贫困地区缺师少教的短板,出台《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对乡村特别是老少边穷等地区义务教育扶持力度。义务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38万所,招生3469.89万人,在校生1.50亿人,专任教师973.09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2%。

在职业教育方面,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搭建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的“立交桥”;省部共建12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组建56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成约1300个职教集团,开展产教对话会90多场次,遴选两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共364个;发布766个新修订的高职专业目录、230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410个高职教学标准、70个职业学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和9个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近700亿元,打造一批骨干学校、专业和师资,职业院校办学活力和发展能力持续增强。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有职业院校1.17万所,年招生928.24万人。中国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达到90%,近70%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县市就近就业。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双高计划”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进一步蓄积职业教育走向未来的力量。

在高等教育领域,《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出台,为高等教育提升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明确方向。此时,“双一流”高校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4个60%彰显了我国高校的强大实力。第一,我国高层次人才60%以上集聚在高等院校。第二,我国基础研究和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60%以上是由高校承担。第三,我国的国家重点实验室60%以上建在高校。第四,国家科技三大奖60%以上是由高校获得的。201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8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63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比上年增加32所,增长1.22%。

——教育保障条件今非昔比

对教育的持续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并日益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教育事业是否优先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6万亿元,比上年的4.3万亿元增长了8.39%。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699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8.13%,占GDP比例为4.11%。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提出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例要达到4%的目标。这一目标已在2012年实现,并已连续7年保持在4%以上。

——教育改革发展成就显著

教育的难点热点问题被逐步解决: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提高,让家门口就有好学校,努力从根本上解决“择校热”问题;随迁子女异地就学障碍逐步消除,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更重要的是,教育精准扶贫成绩斐然,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切实保障了教育公平。

——战略地位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我国的教育事业之所以能够高速发展并取得惊人成就,是因为我国具有在党的领导下举国办教育的体制优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实际行动倡导、垂范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使优先发展教育的理念和战略落到实处。对教育的本质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发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并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论断。这一重要论断把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把教育与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建设优先投入,人才优先引进,困难优先解决,典型优先宣传,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看影响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和政府全力落实下、全民重教、各方齐心协力办教育,国家依据各个阶段的发展状况,进行长期规划,并分步实施,彻底改变了我国教育底子薄、整体落后的状况,建立了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大幅提高了亿万人民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科学技术素质,中国教育焕然一新,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教育体系结构合理、教育规模庞大无比,人力资源优势巨大,源源不断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各类合适人才,“人口红利”持续发威。有力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正确与宽广,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与强大生命力。70年的风雨兼程,70年的春华秋实,这70年里,我国的教育事业共培养2.7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新增劳动力中有48.2%的人接受过高等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了13.6年。

——基础教育实力雄厚

在各种国际学生竞赛和学业能力评估中始终居于前茅,特别是从2009年首次参加经合组织国际学生学业能力评估以来,连续多次取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体现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厚度、宽度和广度。上海基础教育的课程和教材被英国等西方国家引入了小学教育,尤其在英格兰地区,有70%的学校采用了上海基础教育的教材。英国知名媒体BBC电台据此拍成纪录片向全球传播,引发热议。在美国,奥巴马前总统将其称为“历史时刻再现”,派教育部长来华考察取经,探索奥秘。基础教育领域的教研室制度和集体备课制度正是“成功奥秘”的重要机制保障。

——高等教育飞速发展

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决策,立足中国大地办大学,着力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高等学校已发展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载人航天、超级计算机等领域产出了一批服务国家战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我国高校在世界多项大学排行中位次整体大幅前移,根据英国QS全球教育集团公布的世界大学排行榜,我国内地有6所高校进入前100位,部分学科已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最新2020年度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大陆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首次包揽亚洲前两名,领跑亚洲高校。此外,中国大陆还有5所大学入围前200名。泰晤士高等教育首席知识官菲尔·巴蒂表示:“中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巨额投资正在持续产生回报,这反映在我们排行榜上中国院校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上。亚洲排名前两位的高校均来自中国,这使中国在全球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得到极大的提升。”

我国高等教育通过地方高校、区域高校的水平提升,以及高校内部质量水平的提升,实现了整体水平提升。2012到2018年,我国高校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前1%的学科数从279个增加到893个,学科进入ESI前1%的高校从91所增加到219所。我国SCI国际科技论文数位居世界第2位,其中高被引论文数量处于世界第3位。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位居世界第1位。

——教育形式丰富多样

近年来,教育智能化渐成趋势,大数据、云直播、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学习方式、教育形式正在发生变化。国家“三通两平台”工程稳步推进,各级各类学校越来越智慧化,MOOC(慕课)、网课、微课、翻转课堂、网络学校、未来学校方兴未艾。终身学习体系基本形成,为了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领域、不同职业群体再学习、再深造的愿望和需求,我国大力发展了包括继续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农民工教育培训等在内的终身教育,全面终身学习的态势初步形成,目前已经形成了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全日制教育和继续教育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教育国际合作不断深化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同时也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2018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66.21万人,同比增长8.83%;此外,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2万 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比2017年增加了3,013人,增长比例为0.62%。其中,“一带一路”沿线64国来华留学生人数共计26.06万人,占总人数的52.95%。

目前,我国与世界上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有2360多个。并已经成为本科工程教育学历资格互认得《华盛顿协议》的成员国,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由大向强,聚焦内涵,中国吹响了建设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冲锋号。

谋未来

新时代新跨越,中国教育事业进入新的“改革时间”。

回溯过往,一张改革路线图清晰可见——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到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从百姓最关切的问题入手,从最难改的地方入手,一系列顶层设计方案陆续发布,改革力度之大、举措之深入,令人倍受鼓舞、充满期待。

而在今天,《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中国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已拔地而起,并迈进“全面施工、内部装修”的崭新阶段。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旨在迎难而上,解决困扰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难题。正是在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小学净入学率只有20%,人均受教育年限1.6年,4亿5千多万人口中,大学生只有11.7万。我们用二十多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义务教育普及之路。我们用十几年时间,实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跨越。201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今年高职扩招百万,再加上自然增长,高等教育将历史性地跨入普及化阶段。发展速度之快震惊世界。预计到2035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将达到65%~70%。根据2017年的全国人口出生人数测算,到2035年,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将会达到1200万人。

当然,我们在充分肯定已有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教育发展存在的明显不足与问题,如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依然存在,学前教育发展滞后、职业教育不能很好地适应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边远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落后发达城市较大;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参加国际学业评估的平均成绩虽然较高,但主要限于上海、北京等特大中心城市,而且也是以作业量过大、牺牲学生休息时间为代价取得的,不宜提倡;高水平具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还不多,高等教育方面进入世界顶尖一流大学前列的数量还较少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正视并继续努力。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今天,我们正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未来,我国教育事业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党领导下的举国办教育的体制优势,保持并发展中国教育的强大竞争力。为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努力办成世界一流水平、人民满意的教育体系进行新的探索,全面融入世界,走向世界教育舞台的中央,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作者:周洪宇,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黄艳,系武汉工程大学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研究员

(本文转载自人民论坛网) 


学术动态 会议/培训报名

会议/培训报名

会议报名 会议/培训报名

会议/培训报名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