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会动态
学会动态
高等院校人工智能助力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汉举办
来源: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    阅读数:    发布时间:2025-10-21    分享到:

10月18日,第四届高等院校人工智能助力人才自主培养研讨会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以“人工智能助力人才自主培养”为核心主题,由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指导,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主办,智慧树网承办。来自全国50所高等院校近400名一线教学骨干、教学管理者、高校领导、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共同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路径,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注入新动能。

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应佳在致辞中,对高校人工智能助力人才培养提出三点期望。一是以“需求导向”锚定人才培养方向。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让技术始终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核心目标。二是以“融合创新”重构教育教学范式。高校与企业深化产教协同,联合开发更多兼具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的智能教育资源,让课堂真正成为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的主阵地。三是“资源共建”凝聚协同发展合力。以协同发展为路径、以产教融合为抓手,推动跨校、跨区域、跨领域的资源共享与共建,让“以智助学、以智助教、以智助管、以智助研”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常态。

20251021001.jpg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章军锋致欢迎辞,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提出数智化人才自主培养的三点核心思考:一是更新理念、打破壁垒,培育数智化拔尖创新人才。二是聚焦“人工智能+专业”,构建系统性培养体系。三是丰富内容、创新方法,打造数智化教育教学新形态。智慧树网营销副总裁张远见作为承办方代表致辞,分享技术企业助力教育数字化的实践经验,提出将持续以AI技术为抓手,为高校持续提供内涵建设服务、引领教学改革创新。

研讨会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核心,设置10场主题报告,覆盖新理科、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等多个学科,内容涉及师范教育、工程教育及职业教育等多个领域,呈现出多维度、跨学科的数智育人实践成果。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生院院长姜涛以《教育教学数字化之地大探索与实践》为题,阐述优化专业结构、构建 “1+N” 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打造“智学地大”综合平台、推进虚拟仿真实践及研发“元古”地学大模型等举措,探索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与成果。湖北省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马修军以《人工智能微专业课程与培养方案暨人工智能赋能专业行动 101 计划》为题,分享了智能学科发展、湖北人工智能学院新模式、人工智能微专业培养方案及人工智能赋能专业行动计划等内容。黄冈师范学院副校长夏庆利以《数智赋能、全科融通:“AI + 全科型教师” 自主培养模式探索》为题,阐述以 “五维一体” 为核心理念、涵盖课程体系重塑与智慧教学路径创新的培养模式,及其典型案例等方面的实践成效。智慧树网知识图谱事业部总经理钱海以《AI 助力高等教育优势学科与专业的创新实践》为题,从专业外部需求分析、能力培养路径构建、内涵要素建设、AI 大模型技术融入及专业质量评价等维度,阐述 AI 优化高等教育专业培养体系、匹配岗位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路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马强分享地质学拔尖人才培养的数智化探索,展现新理科与AI的融合成果。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郑昕以“医工交叉”为核心,介绍AI驱动感染病学临床与教育实践的创新模式。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周屈兰详解“基于三环驱动构架与智能体的智慧课程构建”,为新工科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姚家玲以《植物学》为例,阐述智慧课程如何赋能农科教学创新。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吕格莉围绕公共基础课智慧化建设改造,分享大学计算机智慧课程的建设经验。武汉职业技术大学教务处处长温振华解读《职业本科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实践样本。

20251021002.jpg

会后,参会人员参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史馆,进一步感受学校办学底蕴与教育创新理念。 

会议报名 会议/培训报名

会议/培训报名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